撰文Text | Richard 圖片提供Photo |藍海地產集
當台灣在2011 年祭出信用管制和奢侈稅政策,國內交易量急凍且令不少業者手足無措下,同時間已經有人預見台灣房市將逐步下坡,把腦筋動到海外,決定開始佈局東協市場。
從創立專營銷售泰國房產公司,不過短短4 年就創造50 億元的營業額,前陣子還獨家取得泰國頂級豪宅「曼谷文華東方酒店公寓ICONSIAM」的台灣獨家代銷權,這些榮耀時刻,全是藍海地產集團一點一滴親手爭取而來的。
泰國先驅者的拓荒精神
當東協投資熱潮再現,伴隨政府「新南向政策」全面啟動下,海外房地產投資趨勢,也從早期的歐美繞了一圈又回到東南亞,看在台灣第一家正式代理泰國建案的藍海地產眼中,更能表示當初做的抉擇是正確的 。
不說還不曉得,藍海地產的前身,其實就只是深耕雙和地區十餘年的本土房仲業,不過也因為這一段經驗,比起現在其他銷售海外房產業者,等於活生生多了一份優勢。「當初將公司取名為藍海,是受到《藍海策略》一書的啟發!老實說,房地產仲介業現在都在一片紅海中彼此惡性競爭,唯有用創新的解決方案、創造與對手的差異化,才是成功的關鍵。」總裁劉威廷表示。
轉型到銷售海外房產的自創品牌「藍海地產集團」,的確是個巨大的變革,當時公司多位股東及員工都抱持著存疑的態度,甚至不少人理念不合而離職。不過上天總是喜歡努力的人,經歷劉威廷親自前往泰國陌生拜訪一家又一家的建商、從頭學習泰國當地法令,半年後公司就已慢慢步上軌道,留下來的員工也紛紛傳出捷報,有一位女性資深處長,單月月收入就領到新台幣80幾萬,對其他同仁是很大的鼓勵。根據初步統計,光是泰國預售案,目前已累積有上千筆的客戶資料,就知道公司營收與規模,與當初相比,也以不只1倍的速度成長邁進中。
設身處地的同理思維
比起眾多業者總是想方設法地鼓吹消費者買房,或是不切實際的話術,藍海地產集團卻是反其道而行,以強調交易安全、事先設定好停損點和保障客戶權利為首要目標,讓企業可以永續發展。例如每位泰國房地產的銷售人員,都需經過一連串的內部訓練、實地考察和最終通過內部考核後,才能正式服務客戶;公司在選擇建案時,都是請熟識的人協助,也特別注重開發商的品牌與信譽,主動調查業者背景,把風險降到趨近於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藍海地產集團還在曼谷市中心開了一個實體店面,聘有台籍幹部和當地員工提供第一線服務,只要投資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協助解決。任何的所作所為,不外乎是為了「客戶滿意、員工安心、股東獲利」。
要做大事業的人,學習目標當然也非泛泛之輩,在劉威廷心中,鴻海集團正是他自己與整個公司的最佳榜樣。「與其說是鴻海集團,倒不如說郭台銘旺盛的鬥志以及執行力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們都是白手起家的人。」劉威廷說,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先有夢想,後有成功,郭台銘打造一個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企圖心,成就了個人的事業版圖,也帶給整個國家正面形象
及榮耀,尤其近期還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接見,「這才是企業家真正的精神特質,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藍海地產集團除定期舉辦投資說明會、帶領投資人前往泰國實地考察,每年還有著數次招待已購買客戶吃飯的回娘家活動,劉威廷總會耳提面命的「謹慎選擇、勇敢投資」這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也是所有投資者築夢踏實最關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