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Text |Franie Hsu 圖片提供Photo |Design Identity Unit Co., Ltd.
「每天回到家都能像在鄉下度假一樣,與大自然零距離般親近,是件難得 可貴且幸福的事。」建築設計師Pavithida Wongdeetanaraks將這句與屋 主討論設計藍圖時,屋主隨口說出的對於居家空間的寄望,轉化為設計理 念並予以實現。
因地、因人制宜的作品總是最能感動人心。在四 季如夏的曼谷,除了空調設備之外,樹蔭與水是調 節溫度的環保不二選擇,領銜建築設計師 Pavithida Wongdeetanaraks 深諳其中道理,在傾聽完屋主的期望後 ,便萌生以大自然為中心主軸的建築藍圖,以「天井」 設計打造模糊室內外界線的居家環境,讓自然綠意從四 面八方蔓延至居家場域中,並同時兼顧建築設計的美觀 與功能性,保有友善、簡單、優雅的氛圍,每個角落都 充滿人文巧思,開放式的動線規劃更堅定了屋主與自然 和諧共處的決心,抬頭仰望、低頭俯視全都能看見自然 朝氣蓬勃的身影,在泰國最大城市曼谷都心中,享受芬 多精的沐浴禮讚。
無所不在的盎然生機
從灰樸石材與筆直木條構成的庭院大門,便能感受 建築所散發出來的濃濃文藝氣息,穿過大門,首先映 入眼簾的是被一棟兩層樓建築和一座停車場包圍的開 放式建築大門,其前方佇立在廣場中央的樹木,由圍 籬簇擁固定生長方向,用它高大且美麗的枝葉和點綴 著光芒的陰影,迎接歸來的家人和來訪的客人。
傾斜 的花園隨著 Pavithida 特別打造的入口處而漸趨平緩, 如此設計不只擁抱了兩層樓建築、讓其成為庭園造景 的一部分,同時也減緩了自然植披與人工建築間的突 兀感,修飾中間明顯的分隔界線,創造謙和有禮、深 沉穩靜的感受,讓屋主一家人一見到家門,彷彿就能 立刻將外在紛擾的事物遺忘,回歸到最舒適放鬆的身 心靈狀態。
接著,通過建築入口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路延伸到客廳場域的寬敞露天平台,一路延伸到客廳場域,起居空 間一樣被兩層樓的建築包圍,另一端則是主臥房,放眼望去綠意盎然、日照充足的中央天井花園就近在眼前,花 園中種植著熱帶特有品種毛淡棉樹,一旁伴著如同雕塑藝品般盤旋向上的旋轉樓梯,細長狹窄的水池隨著建築物 平行延伸,以最天然的水循環作用調節室內外氣溫,自成一格小而舒適的微型氣候,蕩漾水波更為天井花園帶入 靜謐感受,與其周圍排列整齊的樹木,一同為客廳右邊的主臥房的遮蔽屏風,就算其他家人們在對面的客廳平台 舉辦小型派對,屋主也能保有隱私、在主臥房內安靜休息。
低調奢華的頂級建材
深黑色的外牆組合成方盒形狀的建築外觀,覆以平坦的屋頂,在群樹圍繞的烘托下,營造簡約和低調的風格。兩層樓高的建築 只有在前端,後方延伸的建築則皆降為一層樓高度,讓每一個室內空間都能貼近地面,親近庭院中盎然多樣的樹木與綠地。
室內 與室外的空間以坦然的形式無縫緊密相連,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就像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樣,不過其中卻含藏了建築師細心設計 的小巧思,例如在客廳和主臥房的中間,隔著一面光滑的黑石牆面,緊鄰於旁的木製平台通往屋主私人的隱密冥想場域,這裡被 群樹和綠色灌木叢形成的小山圍繞,就像置身自然叢林中央般,天地合而為一,外在的紛擾完全被屏蔽,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與 鼻息。
Pavithida 及其建築團隊 Design Identity Unit 將「奢華同時保有自然原料」 奉為挑選建材時的最高準則圭臬,將石材、木材、鋼筋結合,交錯運用在建 築細節中,從入口處開始以石牆為先鋒,接著是明亮的玻璃窗板,巧妙劃分 落塵處與主要起居空間。
而在主臥房中,Pavithida 更不著痕跡地將木板和露 天平台接合,讓人難分室內外的界線,達到屋主「與大自然零距離般親近」 的期望。 建築團隊嘗試讓每一種材料保有最原始的質地並外露出來,同時與天井的 自然環境和諧共存。所有的元素造就將自然擁抱其中的建築,促成一個和諧 的、綠意盎然的生態圈:「歡迎回家」圍成藩籬的樹木在大門口處熱烈招呼著 忙碌了一天、身心俱疲的歸人。